越南军工和朝鲜有着显著差异,后者拥有独立核武能力,而越南连轻武器制造都依赖进口,现役冲锋枪多为国外产品,且性能落后,亟待更新换代。
波波沙43,这把苏联冲锋枪赫赫有名;中国50式,它的身影曾遍布战场;越南K-50M,承袭苏联设计,也颇具特色;法国MAT-49,造型独特,让人印象深刻;波兰PM63,小巧轻便,便于携带;越南k12,则体现了越南自身的武器发展之路。
波波沙43冲锋枪,苏联二战时期产量惊人的轻武器,结构简单易于生产,士兵操作也方便。它设计轻巧,便于携带,在战场上灵活机动;枪身采用冲压件,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,满足了前线对武器的大量需求;虽然射程和精度略逊于其他冲锋枪,但强大的火力弥补了这方面不足,成为苏军士兵可靠的武器。
波波沙41冲锋枪改进型,这款简化版在1943年装备苏军,成为制式武器。
这支7.62毫米口径手枪,使用托卡列夫弹药,射程能达到200米,理论上每分钟能射出650发子弹,实际作战中每分钟射速为100发。它采用自由枪机设计,只能全自动射击,弹匣容量35发,形状像香蕉。枪托展开后全长820毫米,折叠后缩短到615毫米。大量部件采用冲压工艺,所以成本很低。
二战后,法国、美国接连入侵越南,越南共产党军队得到苏联大力支持,获得许多武器,比如大量波波沙43冲锋枪。
波波沙冲锋枪性能优良,苏联红军凭借它在二战中屡建奇功,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也用它挫败了联合国军的攻势,甚至越南战争中,它也帮助越南人民军抵御了法美联军的入侵。
苏联慷慨援助,这种枪结实耐用,至今仍被越军广泛使用。
中国50式冲锋枪,一款经典武器,其设计简洁实用,枪身结构紧凑,便于士兵携行作战。枪械采用自由枪机原理,射击稳定性强,后坐力小,持续射击精度高,对士兵而言,操作简便易上手。 它曾广泛装备部队,在多次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,成为那个时代值得铭记的武器装备,体现了当时中国轻武器制造水平。其设计理念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接轨,为后来中国轻武器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这支冲锋枪,经历了岁月的洗礼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。
五十式冲锋枪,诞生于新中国初期,它脱胎于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,经过一番改进,成为战场上的常见武器。朝鲜战争的硝烟中,它留下身影,之后更大量支援越南,为其战斗提供助力。
它长840毫米,重3.63千克,发射7.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,结构简单,仅有87个零件,采用自由枪机式设计,开膛待击,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900发,实际战斗射速每分钟100发,兼具单发和连射功能,有效射程250米,配备35发香蕉形弹匣和71发弹鼓,整枪寿命可达2万发。
中国对越南的援助,堪称真心实意。五十式冲锋枪,是波波沙41的复制品,其材料、制造工艺、性能和使用寿命都优于苏联援助的波波沙43,自然价格也更高。
丛林作战,火力猛烈胜过射程精度,所以越军一直钟爱50式,沿用至今,但数量已不多。
越南K-50M冲锋枪,枪身紧凑,便于士兵携行,射击时后坐力小,适合近距离作战。这种冲锋枪结构简单,维护方便,可靠性高,战场适用性强,深受士兵欢迎。其设计巧妙,充分考虑了人机工效学,操作简便易学,即使是缺乏经验的新兵也能快速上手。 枪械精度不错,有效射程足够覆盖大多数近战场景,弹匣容量也比较可观,持续作战能力强。
越南K-50M冲锋枪,意义非凡,它是越南自主研发的首款枪械,承载着一段历史。其设计蓝本是中国提供的50式冲锋枪,而这50式冲锋枪本身更是苏联波波沙41的改进型。
火箭炮型号依次为上层50式,中间K50M,下层MAT49。
50式步枪的性能保留,外观却大为改观。枪管护套缩短,丛林作战时庞大的散热孔易于挂枝,影响行动;因此,枪托也换成类似MAT-49的铁条伸缩式设计,告别了笨重的木质枪托。此外,还新添了一个AK47风格的小握把。
K-50M虽借鉴成熟设计,但越南当时的工业基础薄弱,生产条件简陋,导致枪支质量参差不齐,精度难以控制,零件互换性差,重量也各不相同,若非国产第一代武器的光环,恐怕早已被淘汰。
法国MAT-49冲锋枪,设计简洁,结构紧凑,便于士兵操作。枪身采用钢材制造,坚固耐用,适合恶劣环境。其独特的供弹方式,提高了射击效率。枪管长度适中,保证了射程与精准度之间的平衡。 枪托设计有利于士兵贴身作战,提高了近距离作战能力。 这种冲锋枪在二战后广泛装备法国军队,成为法军的重要武器。其可靠性和实用性,使其经受住了实战考验。
MAT-49冲锋枪1950年装备法国军队,参与了二战后法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。法国战败后,大量MAT-49被缴获,成为越南军队的武器装备,这得益于中国对越南的支持。
MAT49式坦克,厚钢板冲压部件占比很高,造就了它结实耐用的车体,空间利用率也相当高。
这支枪,枪托伸出是720毫米,缩回后460毫米,口径9毫米,子弹是9×1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,子弹射出去的速度能达到390米每秒,有效射程200米,理论上每分钟能射出600发子弹,实际战斗中每分钟射出128发,它采用自由枪机原理,弹匣容量有32发和20发两种。
枪支设计巧妙,弹匣兼作射击时的前握把。射击结束后,弹匣能折叠到枪管下,方便携带,十分实用。
MAT-49枪身沉重,空枪重达3.5公斤,对身材矮小的越南士兵来说有些吃力。然而其优良性能却深受越南军方、特种部队和警方的青睐,广泛装备部队。可惜法军战败迅速,留下的武器数量有限,未能充分发挥MAT-49的效用。
波兰PM-63冲锋枪,小巧玲珑,便于隐蔽携带,枪身紧凑,适合近距离作战。其独特的造型,源于对战场环境的考虑,结构简单,易于维护保养,即使在恶劣条件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可靠性。 这款枪械设计精妙,射速快,火力凶猛,有效射程足以应付各种突发状况。 枪械整体性能出色,备受军队青睐,成为士兵们值得信赖的武器。
波兰PM-63冲锋枪,小巧轻便,精度出众,大容量弹匣方便携带,单手操作也灵活自如,丛林作战和特种任务的理想选择。
这支枪,展开后全长583毫米,收起则为333毫米;枪管长度52毫米,空枪重1.6公斤,不含弹匣;它发射9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,理论射速能达到每分钟600发,弹匣容量有15、25和40发三种选择。
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枪械,中国仿制成82式冲锋枪。这款枪结构复杂,经常出故障,生产成本高,威力也不够大,而且抵肩射击时容易被枪机撞到眼睛,设计实在令人费解,也只有越南军人才会使用。
越南研制出K12微型冲锋枪,枪身小巧便携,适合近距离作战。其设计精巧,结构紧凑,射击稳定性不错,是士兵理想的近身武器。这种武器的出现,进一步提升了越南军队单兵作战能力。 枪械的实战应用有待进一步观察,不过其小巧的体积和可靠的性能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,未来发展值得期待。
越南仿制的Micro-Uzi冲锋枪,源自以色列的技术,获得了生产许可,算是合法复制品。这款枪械,是乌兹系列里体积最小的一款,诞生于1986年,更像一把冲锋手枪。
K12诞生于2012年,2013年便成为越南军队的主力装备。
这款9毫米口径枪械,枪托打开后长度达460毫米,折叠则缩至250毫米。117毫米枪管赋予其350米/秒的初速,射速在每分钟1250发到1700发之间,换算后约为每秒21到28发子弹。装满25发子弹的弹匣后,全枪重量为2.2公斤。它采用封闭式枪机设计,并具备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射击模式。
以色列ITLMARS多用途瞄具,包含反射式瞄准镜和激光指示器,以及消声器,都是标配。
Micro-Uzi体积小巧,重量轻盈,枪管短促,射速极快,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难以控制,不适合军队列装,却便于隐匿携带,是特种作战的理想工具。越南掌握这项先进武器的生产技术,显示其经济实力提升,带动了军事工业发展,值得关注。

